AI赋能党建 | 微党课系列之《致敬胶东红色革命英雄-理琪》
红色文化指导老师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丹
技术指导老师 / 融媒体产业学院 于鑫 马修元
创作学生 / 融媒体产业学院 邱少辉 于欣萍
参与拍摄老师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鑫
参与拍摄学生 / 融媒体产业学院 颜子菡 王新雨 朱友旺 魏承祥 刘佳乐
清晨,一缕阳光穿过林立的高楼,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照进雷神庙简朴的小院,这座古老的四合院像一位老者,积满尘世沧桑,与浮华相悖,宁静而执着地守望着历史的窗口。雷神庙里累累弹痕和残破旧址,无声地述说着那段气壮山河的民族正气之歌,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胶东红色革命英雄,他,是牺牲在我们胶东战场上的最高将领,他就是在我们著名的雷神庙战斗中的革命英雄——理琪。
理琪(1908年—1938年2月),原名游建铎,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初,理琪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前往胶东地区主持成立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并被选为特委书记。1937年12月,成功领导了“天福山起义”。
革命战斗仍在继续,而他的生命却在1938年戛然而止。
1938年2月,日寇占领了烟台,同月12日,理琪和林一山带领战士们重新夺回牟平城后,在撤离时途径雷神庙休息,却不想在这里遭遇日军的包围,眼看形势十万火急,面对强敌,理琪冒着枪林弹雨,沉着指挥,紧急组织剩余的20余人实施突围,雷神庙战斗从午后一直打到晚上。激烈的对抗中,理琪不顾身负重伤,血流不止,继续指挥战斗:“同志们,占住墙角,坚决抵抗!我们要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不幸,一颗子弹又打中了他的腹部,但他仍捂着伤口,坚持指挥作战,直至昏倒过去。最终战士们顺利突围,击毙日军50多人,但理琪因伤重壮烈牺牲,年仅30岁,群众含泪把理琪安葬在了文登崔家口。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级党组织决定把理琪同志移葬在烟台的英灵山。这段百余里的山路,当时虽有条件可以用汽车迁移,但得知消息的乡亲们却说:“理琪是一个外乡人,却为了保护我们牺牲在这片土地上,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不能让亲人孤零零地走。”于是,乡亲们自发地用歇人不歇肩的方式,抬起了理琪的灵柩,一路不曾让英雄触及地面。
为人民牺牲的人,人民怎能忘记?正如你和那些闪亮的名字永久镌刻在时光深处,闪烁着不朽的光辉,他们已经化为我们的民族基因,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图文由@山东城院融媒体产业学院 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 来源 / 融媒体产业学院
| 排版 / 于欣萍
| 审核 / 马修元 于文苓
| 终审 / 王峻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