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服务学院青春榜样·青鸟计划中闪耀的家乡服务之光(三) 青鸟归乡 绘文旅蓝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团十九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旅游与服务学院团总支创新启动"青春榜样·返乡实践"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实践、常态化服务,同学们在实践中挥洒青春汗水,留下了一个个闪耀着奋斗光芒的青春印记。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他们的笔触,去探寻那些深藏在实践背后的真挚乡情与宝贵心得。
托育2303班王倩倩
实践岗位:海阳市博物馆社教岗
个人事迹:参与海阳市博物馆社教岗实践,有幸参与策划 “深山君王梦” "博物馆里过大年""文化小使者"等主题研学活动。陪伴小志愿者们背诵稿件做文化手工,也了解了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公众号的推文制作,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的“另一面”。
工作感悟:这次实践,让我深刻领悟到文化传承如一场接力赛,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棒。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与组织能力,更让我坚定了传承家乡文化的信念。未来,我愿深耕这片文化土壤,让更多人领略海阳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托育2403班 安姝冰
实践岗位:肥城市与爱同行公益协会志愿者
个人事迹:我在“温暖祥和年·志愿关爱行”活动中与社区居民亲切交流,询问他们当下的家庭生活状况与身体健康情形,并为困难家庭送上面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这份关怀如同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受助群众的心。
工作感悟:参与社会实践公益协会的这段时间,我收获满满。从关爱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温暖与陪伴,到参与环保行动,为守护家园贡献力量,每一次付出都让我更懂责任与担当。看到受助者的笑容,我明白公益虽小,却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
托育2407班 陈秋如
实践岗位:济南市济阳区文化馆
个人事迹:在寒假的时光里,我有幸参与了“青鸟计划返家乡”志愿活动,我有幸参与十六场非遗晚会筹备,从前期策划到现场执行;还投身三场非遗手工系列展出,亲手布置展品,为参观者讲述背后故事。
工作感悟:当我真正深入其中,才惊觉家乡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如今我不再是家乡文化的匆匆过客,而是成为了近距离的触摸者与探索者。这段经历让我收获的不仅是对家乡文化的深刻理解,更是团队协作的力量。面对筹备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大家集思广益、互相支持,让我明白,传承家乡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未来,我也会带着这份热爱与责任,继续为家乡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托育2407班 韩新宇
实践岗位:临清运河钞关景区
个人事迹:今年寒假我通过“青鸟计划”到临清运河钞关景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的主要工作是引导游客参观,讲解钞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它在漕运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工作感悟:这段经历,让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热爱与理解。临清钞关不再只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更像是一部鲜活的史书,记录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奋斗。作为志愿者,我就像这座历史宝库的“守护人”,虽力量微薄,却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 这段志愿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文化的传递,每一次交流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未来,我愿继续投身志愿服务,为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更多人领略到临清钞关的独特魅力。
托育2407班 李宇童
实践岗位:滨州市滨城区白鹭湖社区
个人事迹:我有幸通过“青鸟计划”来到了在梁才街道白鹭湖社区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制作白鹭湖社区两会及春节假期的值班表以及活动所需的表格。
工作感悟:在与同事们的合作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在处理内容时,我全神贯注,确保每一个内容的准确性,这让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任务,注重细节,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青鸟计划的社会实践锻炼,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深化理解;同时发挥自身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等真正意义实现“长才干”。他们为家乡带来的具体改变,是“扎根乡土”、“知行合一”、“使命担当”的生动体现;主动为家乡做贡献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旅游与服务学院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领,创新打造"青春榜 返乡实践"育人品牌,通过校地协同机制构建"专业赋能+乡土实践+价值引领"的全链条育人模式。该工程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实践成果纳入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系统推进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课堂延伸-实践淬炼-价值内化"的育人闭环。